当前页:总站 [返回首页]  高考招生网专业的高校招生信息平台(www.lemonzs.com)

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 

网站首页 高考资讯 高考招生 高职招生 独立院校 民办院校 艺术招生 院校宣传 微信关注

      院校导航

综合院校

工科院校

农业院校

林业院校

医院院校

师范院校

语言院校

财经院校

政法院校

体育院校

艺术院校

民族院校

      推荐信息

·

南职Q版表情包上线了

·

在南职,与运动同行

·

南职印象–动物图鉴

·

今日推荐——飞行学院

·

安阳工学院2021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章程

·

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举行2021年成渝地区双

      热门信息

·

安阳工学院2020年度招收飞行学员工作安

·

2020年高考本科大学录取人数及录取率

·

2020年新增优秀运动员保送项目及赛事表

·

复课后,如何防疫情?

·

江苏省2020年普通高校保送生招生管理办

·

北京:明起!29所高职自主招生院校征集
 

重视一定就要“进课堂”?

来源:本站   发布时间: 2017-02-18 16:01:09  字号: [大] [中] [小] [收藏]

现在有种倾向,一说什么重要,就常常强调要“进课堂”。这事实上体现了对教育较高甚至过多的期待。比如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,不少地方提出了地方戏曲、剪纸艺术等项目进校园,其中就有一些地方提出要“编教材、进课堂”。让孩子们多学点传统文化是好事,但是否一定要用课程化的办法,当三思而行。教育无小事,尤其基础教育内容的设置,即使是地方课程,也是关乎学生成长的大事,学什么、怎么学,当多方考量才是。

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看,用课程化的办法普及传统文化,效果就一定好吗?就说戏曲、剪纸吧,一般来说,人们对一种艺术形式的接受和喜爱,大多始于耳濡目染的熏陶,把鲜活的艺术形式压缩成教科书对学生进行知识化的传授,反而可能让孩子们产生距离感。其实可尝试的办法很多,比如多组织些校园演出,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用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,组织学生到剧场观看专业戏曲表演,利用博物馆、美术馆等公共设施让学生了解地方历史和文化等等。在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成顽疾的情况下,传统文化尤其是地方的传统文化教育,是不是都需要编教材、进课堂,值得再三掂量。

在全球化时代里,让学生多学一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,有助于保护文化的多元特色。但传统文化是由多种形态构成的,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,戏曲书法绘画唐诗宋词等人文荟萃,不管哪个具体门类,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。多数中小学生不太可能花太多时间对某一个方面进行专业学习,只能广泛涉猎,多方面汲取营养。说到底,文化项目进校园,并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,能让学生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就很好了。不仅一般的传统文化门类如此,即便是儒家文化,在传统文化中的分量够重了,但现在也并没要求学生把四书五经都学完,也未见编写专门的统一教材,只是在现有的教材体系中增加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,着力于常识性普及,这是由基础教育的阶段性特征决定的。如果更多的传统文化门类都进课堂、进教材,基础教育能否承受这个压力?

弘扬传统文化的某个门类,最好多用符合其文化精神的方式,方能更好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,没必要过多展示竞争性思维。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另一面,是“己所欲,亦不施于人”,这正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所在。不管是儒道墨法哪一家,也不论书法绘画哪个门类,如果都强调自己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”,就都能找到单独编教材进课堂的理由。

但对于地方教材,有专家认为,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学科教材,不应按学科划分安排教学内容,而应将相关的课程资源按照一定的逻辑线索进行整合,构建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实施形式,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、自然的联系,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面对形形色色“进课堂”的冲动,这个颇为专业的意见,值得认真对待。

更为重要的是,我们今天进行传统文化教育,是为了从中汲取营养,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生命力和影响力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,应多选择其中能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升华的精华部分。像有些地方戏的剧目,其价值取向很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接,“皇权至上”“男尊女卑”等观念在一些剧目中随处可见,学什么、学多少,要有个度的问题。中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判断力,如果引导不到位,就会适得其反。

教育有自己的规律,也有自己的边界。任何东西要进校园、进课堂,首先必须经受教育专业眼光的审视,必须先过“教育关”。

<返回列表

相关链接

柠檬高考招生 www.lemonzs.com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

电话:010-60692120 / 13671350485 业务QQ:2145341649 高考招生网 信箱:lemonzs123@126.com

京ICP备17012336号-1 Copyright © 2007-2016 , All Rights Reserve 搜扑互联

教育招生就业信息管理中心 北京与尔易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关于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