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页:总站 [返回首页]  高考招生网专业的高校招生信息平台(www.lemonzs.com)

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 

网站首页 高考资讯 高考招生 高职招生 独立院校 民办院校 艺术招生 院校宣传 微信关注

      院校导航

综合院校

工科院校

农业院校

林业院校

医院院校

师范院校

语言院校

财经院校

政法院校

体育院校

艺术院校

民族院校

      推荐信息

·

南职Q版表情包上线了

·

在南职,与运动同行

·

南职印象–动物图鉴

·

今日推荐——飞行学院

·

安阳工学院2021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章程

·

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举行2021年成渝地区双

      热门信息

·

安阳工学院2020年度招收飞行学员工作安

·

2020年高考本科大学录取人数及录取率

·

2020年新增优秀运动员保送项目及赛事表

·

复课后,如何防疫情?

·

江苏省2020年普通高校保送生招生管理办

·

北京:明起!29所高职自主招生院校征集
 

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贯穿国民教育始终

来源:本站   发布时间: 2017-02-18 16:00:35  字号: [大] [中] [小] [收藏]

观点提示:

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,要把一切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内容,一切有利于培育民本民主、法制规则等思想的进步内容,一切有利于培养植根当代现实、面向人类未来的新型中华人格的向上向善的内容,融入到不同学段的不同课程和教材体系中。

近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问题进行了战略部署,充分展现了一个执政大党和新兴大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,由此也开启了复兴中华文化、建设文化强国的征程。

共识和规划固然重要,落地生根则更为重要。为落实《意见》关于“贯穿国民教育始终”的战略部署,提出一些想法。

首先,中华文化贯穿国民教育的育人树人目标。这就是确立以中华精神推动国民教育塑造“中华人格”。《意见》明确指出:中华文化贯穿国民教育要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”而展开,而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就是培育人、造就人,使每个学生都逐渐形成“中华人格”。中华人格就是具备智、仁、勇三达德,通过身心并炼、文武双修的人格修养,达成身体健康、心灵雅洁、意志刚强、信仰坚定、德才兼备的健全人格。而要达到这一教育效果,非“中华精神”莫属。“中华精神”就是《意见》中第二大部分“主要内容”的高度凝练。这些思想理念、德性精神,是在几千年中华民族形成发展、融合壮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,同时也逐渐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而厚德载物、历经挫折而愈挫愈勇的不竭精神动力。在当代,“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、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”。显然,这种中华精神对于塑造中华人格、营造社会和谐、推动历史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其次,开展中华文化贯穿国民教育的方式。现有的国民教育体制,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的学科和课程体系,中华文化内容除了在历史、语文科目中能够有所体现外,别的学科和课程多以西方学术为基本参照。在此背景下,如果增加专门的中华文化课程,势必增加学生负担,特别是在目前应试教育导向尚未根本扭转的情况下,中华文化教育内容如果不能很好地与现有课程相融合,学生应试负担必然加重。为此,我们必须进行顶层设计,一方面设法扭转国民教育的应试评价导向,切实把提高国民全面文化文明素养作为基础教育之根本宗旨,在始终贯穿中华文化立人达人的通识性教育的基础上,将更精细的中华文化内容融入相应的课程、教材和教学过程之中。融入的方法有两种:一是直接融入各课程,教材编写在涉及各知识点时,直接采用中华文化的相应典故和知识资源做案例和论证材料,在实践性练习中大量融入中华文化资源;二是在现有课程大纲和教材基本内容不宜大变的情况下,编写相应的辅助教材,全部采用中华文化资源,中华文化的典故案例等与主干教材的相应内容对应沟通起来,开阔学生视野、训练学生思维、引导学生价值观。

再其次,中华文化贯穿国民教育的内容体系。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,内容为王,本着先进文化引导、人民中心导向、“两创”发展转化、立德树人目标等原则,把一切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内容,一切有利于培育民本民主、法制规则等思想的进步内容,一切有利于培养植根当代现实、面向人类未来的新型中华人格的向上向善的内容,都凝练出来,分门别类、分层归纳,融入到不同学段的不同课程和教材体系中。最为重要的是,按照不同的课程进行课本和辅助教材的编写。当然,详细的教育方案及其理念、中华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、分阶段分层次的归纳凝练,都需要下功夫研究。所以,国家应组织相关专家,实施中华文化国民教育内容体系阶段性、层次性归类研究的重大项目,为大、中、小学各学段课程和教材编写奠定坚实的经典内容基础。在整合借鉴已有分层学科体系的同时,形成一套完整的、具有浓郁中华文化色彩,大中小学前后相接、层次分明、理念统一、连绵不断的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,从而真正把中国的国民教育本土化、时代化、主体化。

最后,要不断营造中华文化国民教育的社会文化氛围。把中华文化贯穿国民教育,用中华精神重塑中国的国民教育,相当于对当下的国民教育体制的一次深刻变革,这种变革不仅涉及教育内容、课程和教材体系,而且还涉及教育理念、教育方式和教育价值观的深层次变革。我们的教育要实现更高层次“中华化”的“复归”,需要强有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氛围的支持。为此,需要全社会对《意见》内容形成最大共识,特别是从大中小学校长、书记开始培训,提高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层面的高度认同。有计划地对各类大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系统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,使之不仅意识到中华文化的重要性、丰富性及其现实价值,而且能够自觉地不断汲取中华文化的精神营养,按照中华人格的目标要求修养自身、提升境界。积极推动和引导中华文化进乡村、进社区、进家庭活动,对学生家长、社会大众开展中华文化普及教育和践行促进活动,在全社会唤回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和自觉。最根本的教育是行“不言之身教”,因此,教育者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及其中华人格的修养至关重要,可作为社会文化氛围的风向标、引航器,助推中华文化之国民教育的持续变革与繁荣发展。

(作者王杰 吴文新,分别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、山东大学(威海校区)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教授)

《中国教育报》2017年03月04日第6版  版名:理论周刊

<返回列表

相关链接

柠檬高考招生 www.lemonzs.com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

电话:010-60692120 / 13671350485 业务QQ:2145341649 高考招生网 信箱:lemonzs123@126.com

京ICP备17012336号-1 Copyright © 2007-2016 , All Rights Reserve 搜扑互联

教育招生就业信息管理中心 北京与尔易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关于我们